“姨,我们咋办啊?”“孩子,这500元你们拿着,虽然不多,可救下急。”9月的一天,我院血液透析科的王黎霞副主任护师把一个“红包”塞到了一个涕不成声的孩子手中,他们之间不是亲戚,更似亲人,医务人员给患者送“红包”彰显出医患之间的和谐与情真。
患者王小勤,46岁,尿毒症患者,新安县人,两年前因新安县发生血透患者大规模感染丙肝而转入我院进行后续透析,由王黎霞护士主要负责。两年来由于王黎霞的悉心护理,该患者及家属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王小勤的孩子们从叫王阿姨后来直接改口叫姨,在孩子们的眼里,王黎霞就是他们的亲人。今年9月,王小勤的病情持续恶化去世了,王黎霞看王小勤家境实在困难,四个孩子又失去了母亲,她心里也很难过,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王黎霞给患者“红包”的事情她谁都没有说,直到患者家属来送感谢信的时候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王黎霞给病号“红包”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回了,早在2005年,一个18岁的尿毒症患者,父母均是下岗工人,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变卖了所有值钱的物品,实在拿不出钱了,为了继续给孩子治病,他们向王黎霞借五百元,那时五百元几乎是她半个月的工资,但是她想,既然患者家属开口了就说明他们是真的没有办法了,她毫不犹豫的拿出了500元,并且告诉他们这钱是自己给他们的,不用还了。
在笔者采访王黎霞老师的时候,她说这只是她一个人的个人行为,是自己举手之劳,不图回报,孩子们的一声亲切的感谢比什么奖励都好。
医者父母心。作为一个医者,王黎霞不仅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她更让医患之间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情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