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日下午16时左右,紧张的手术室里又传来一阵清脆的响铃,原来是骨三科来了一位左手电锯伤的患者。小伙子27岁,告诉大家他刚去过正骨医院,可是对方并不接收,自己手伤情况紧急,听人说东方医院骨三显微外科治疗手段先进,就赶过来了。
手术刻不容缓,扎上液体,接好监护仪,判断可以进行全身麻醉后,为他进行了全麻诱导,生命体征尚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三科的医生打开患者严实的左手后,大家都惊呆了:小手指已经掉了,手掌中间完全裂开就剩下一点点皮肤连着,有一支小动脉还在飙血。面对眼前患者的情况,大家心里明白,今晚恐怕又要打一场硬仗了。为做到手术的万无一失,高年资麻醉医生曹军涛、廉丽娜护士、骨三科的其他医生如小亮、高主任也来到手术间,一场“战斗”就此开始。骨三科医生一个人接一个人上手术,你接血管,我接神经,你缝肌肉,我打钢针,这边麻醉医生眼睛盯着监护仪,不停地加深麻醉,调整生理平衡,使病人耐受手术,那边巡回护士不停地跑来跑去上器械、换液体等,所有医护都在各自岗位紧张有序的推进着手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转眼已经凌晨3点,血管接好了,手术仍在进行,清晨6点,神经接好了。经过一夜的救治,夜班的医护已经十分疲惫了,天色渐亮,交班的人员全部赶到继续手术,病人生命体征保持平稳,手术台上,“手”已经有手的样子了……已经15个小时的奋战,手术终于顺利结束。
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接上病人后,看到生命体征依然平稳,接下来就是等待患者麻醉苏醒,这时患者睁开眼睛,有了自主呼吸,我们大家都长长舒了一口气,又打了一场“胜仗”。看着眼前所有参与手术医护们疲惫的身影,我心中倍感自豪:面对素不相识的患者,连续奋战15小时,虽然疲惫但大家却没有怨言。靠的仅仅是“用心尽力救治患者”这最朴素的信念,我想这也是对“医者父母心”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