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母亲因患肺癌、脑转移后期,住进了洛阳东方医院肿瘤血液血管介入科一病区,入院时不能进食,高烧、浅昏迷,无语言能力、无意识。
经过该病区白星主任,主管副主任医师李金燕,护士长陈利,主管护师远方和其他医生、护士的精心医护下目前已脱离危险期,已有意识,并能发音了,生命体征平稳。母亲的转危为安,与该病区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有重大关联,同时也与东方医院和该病区这个团队的医护人员的管理、服务密不可分。
发生在我们身边点滴、片面的孤陋寡闻,此刻,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李金燕副主任医师,是我母亲的主管大夫,从一住院开始,她就认真的查看母亲以往的病史,结合当前的病情做出对症医疗方案,每天数次到病床前,通过听、闻、摸、查和向我们了解病情等方式,对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昏迷不醒的母亲进行诊治,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对策,在不同时期分别解决了无法进食、昏迷、高烧、心脏早搏、心律过速、便秘、积痰、抽搐等一系列问题。李大夫每次到病床前还会对我们家属进行指导,如何做好观察和注意事项,包括鼻饲的食物和容量、时间,李大夫安排后都认真的验证和计算。
她还嘱咐我们一发现有什么异常问题及时找她,很多状况我们没有经历,也看不出来,多次都是李大夫在查房过程中,和查看护士的巡查记录中发现病情变化,马上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根据母亲现在虚弱的体质,李大夫在用药、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都十分缜密、慎重,以减少母亲的痛苦。母亲住院后病情的转危为安,以及这段病情的稳定控制,真是与李大夫认真、严谨、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医术密切相关的。
白星主任是肿瘤血液介入一病区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早上全体医护人员在白主任的主持下召开班前会,从敞开的房门可以听到我们不懂的医疗和医疗管理工作的内容,还可以听到我们可以听懂的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如何提高医术水平和以良好的态度为患者做好服务的话题。
这个病区的患者和家属思想压力都比较大,白星主任在对患者严谨认真的医疗工作中,还非常关注他们的思想情绪,他从病人和家属的角度出发,不管病人病情趋于平稳、好转,或是恶化,总是用耐心、诚恳、善意、轻松、幽默的口气和词汇为病房和病人家属带来的欢快和放松,疏导病患者和家属思想,减轻他们的压力,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医护人员一起做好患者的治疗。
韩雪梅副主任、朱兵主治医师、梁文娟医生,他们晚上和周末值班时,都会到每个病患者的病床前进行一次查房,期间有问题及时解决,这些医生都为我母亲解决过突发病况,减轻过痛苦。包括肿瘤血液介入科科病区的医生们。
护士长陈利,就像是病区里的“大管家”。在病人一到病区,就为病人安排好床铺,提供告知注意事项,如果有需求护工的患者,护士长会按家属的要求,主动和院护理部联系,选派护工,同时对派来了的护工,用专业的角度提出要求,满足患者和病区的医护需求。
有一次,一位老年患者自家陪护的亲属没有安排好,白、晚班的交接班时间,出现没人接班的现象,护士长上白班,为患者安全起见,她一直守候在病人床前,并用电话协调联系患者多位家属,一直到晚上9点半,患者家属来了护士长才离去。
有一位女病人,住院治疗躺在病床上,伤心的大哭,整个病区都惊动了,护士长站在其病床前,和她攀谈了半个多小时,安抚其恢复平静。护士长更加注重护士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除了例行的班前会管理要求之外,在每次病房巡视交班之际,护士长在护士完成交接工作之时,总会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留给护士们讨论。
在病区里还经常可以看到护士长在不同的环境下和护士多人或单独沟通交流的场景。以不同的方式管理提升护士们的工作能力和这个病区的护理水准。
主管护师远方,对每个新到的患者和家属,都主动告知“有事就找我”,她也是病区内最活跃的人。她做任何事都一丝不苟,就像口腔护理,一个口腔,上下左右里里外外,十几个面,做得又快,又准、又到位、又干净。母亲不能进行言语交流,插胃管不能配合,全凭操作实践经验,每次远方护师为其插胃管后,为慎重起见,做多次检查,直至第一次进食正常为至,还要叮嘱我们一些注意事项。在有些护理操作过程中,远方护师经常把年轻的护士叫到身边,一边操作一边讲解,通过言传身教,提升年轻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
由于母亲长期卧床,住院很长时间没有排便,医嘱灌肠,我们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远方护师操作灌肠前,告诉和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安全干净的做好这些事情的细节。灌肠液灌进去后,粪便干结的还是排不出来,她戴上医用手套为母亲扣便,并指导我们以后碰到这种事应该怎么做,为母亲减轻了便涨之痛苦,她的举动让我们过意不去,也让我们的心里十分感动。
护师王琦晚上值班,母亲高烧,她带我们去其他科室取来冰块降温,由于要放置在身体的多个部分,我们没有这么多毛巾,王琦找来多块衬垫物来包裹冰块,一会就来巡视一次,按时打针送药,一说有事,马上就出现在病床前。
还有其他李琴、刘嫣赟、田园园、武燕,还有张甜甜、李梅玲这些护士她们都做得非常努力,非常到位,非常好。
晚上值班时,护士一个人就要担起了病区护理的重任,一有呼唤马上出现在病人床前。为不影响病人晚上休息,她们巡视检查行走的脚步几乎是悄然无声。每天早上还要逐一向白班交班,很晚才下班,患者们都动情地说,这些护士们真辛苦。
护师赵姗姗既是技术骨干,还是该病区的信息管理员。患者对医疗费用的关注十分重视,也是服务的敏感窗口。赵珊珊对该病区数据管理、统计收集、录入分析工作细致认真,一旦患者来询查费用问题时,及时查询、耐心解释,迅速拿出解决方案,满足医院信息管理工作和患者的正确要求。
护士们有的年龄还小,在家人面前甚至是需要呵护和任性的角色,而在病区他们是患者的依靠和支撑。她们对患者每唤必到,即使是忙得不可开交,到病床前首先向患者表示来晚的歉意,然后马上从事处置。
对所有的患者和家属陪护人员,病区所有医、护人员都根据其年龄,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予以尊称。早上查房,先敲门,后问好,平常对患者从事医、护工作,不称呼,不说事、不做事。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她们都是用微笑带以和声细语的口吻予以回复。即便是有时不被理解,受了委屈,她们也不绝少在患者和家属面前表露。
这个病区的病人都是肿瘤、血液病患者,病人和家属心情都比较压抑和沉重。但是这里的医护人员用他们的专业医术和严谨的管理与热情的服务,用他们的责任和爱心,让患者在这里减轻病痛,得以关怀、抚慰心情,减轻压力,让患者和我们家属在饱受严酷的病痛与心理压力之时,仍感到吹拂心中的阵阵暖意和医护人员的爱心,所有这些让我们为之而感动!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东方医院一个科室的管理服务,看到东方医院的整体现代医疗管理服务水准,在这里淳朴的言语、规范的操作、心情的交换都彰彩的那么自然,那么温馨。
母亲现在已不能用任何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但我了解她的为人,她一生感激所有为她做的一切大、小事情的人,我代表她,也代表我们家属,对东方医院致以深深的谢意,感谢东方医院肿瘤血液介入一病区的所有医护人员,他们的服务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这般的精心照顾,持续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就是这样真心实意的为了病人生活少一点痛苦忧愁,多一点欢乐幸福,把老人当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为病人服务不怕脏,不嫌累,用博大的爱心、天使般的情怀,温暖着每一位病人的心,给了病人温暖的感觉。每一次的平凡付出都是那么丝丝入扣。感谢你们!
患者:杨兰贞 家属:刘厂
2016年6月27日